投資也有舒適圈–本土偏見
「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」 ,道理大家都懂,但在現實上,人往往會作出不合常理的行為。而在資產配置方面,投資者最常犯的就是 將自己放在舒適圈內 ,即有所謂的 本土偏見 作為 伯格頭(Bogleheads) – 指數型基金的忠實支持者,要盡量完全得到全球市場經濟的回報(當然是要負全球市場風險),理應依各國的經濟水平, 按比例配置資產 。簡單而言, 某國經濟影響力大,配置在某國的資產比例上自然應該比較多 ;就算是看好某個市場,也不應投放過多資金,否則就不是投資在市場,而是和一般人「博彩式」或者「考眼光式」的投資方法沒兩樣。當然,最簡單的方法, 可以直接配資全球性的股和債的ETF (股就如先鋒的VT / VWRD / VTI + VXUS;債就如 BNDW)。不過依小弟以往幫忙檢視其他人資產的經驗(如果沒騙或者隱瞞的話),甚至就算是小弟,也會有不依比例的情況出現 – 無他,買外國的資產就如隔山買牛,還是感覺香港的「熟識」一點,有甚麼事發生都會早點留意到(其實是假像, 很多所謂「港股」 除了名字,你又認識多少?) 就舉小弟作例子吧,小弟多年來都有月供 盈富基金(HKG.2800) ,由早年供$1,000開始(手續費是貴的,但免其他費用 + 強迫儲錢還是有作用,只是已經不再適合自律的我),這些年來也有多次加碼,貪其不用管理,有點息又有多少增長。但相信近年有投入香港股市的大家都會明白, 市場上充斥不少「鬼股」和「抽水股」 ,拿了大家的錢就走, 一上市不久,股價就馬上插水 。而且大部份 這類公司的估值,也離奇不合理地高 ,甚至一來香港上市就已經納入恒生指數成份股,所以盈富基金(HKG.2800)都沒有運行,不停被拖低,亦是大家所指只懂 「跟跌唔跟升」 。小弟近日也忍不住 要忍痛和盈富說再見 ,看完Ticker紀錄,計算派息後,差不多可以說是平手,多年沒賺沒虧,反觀投入美國或國際市場的就愈升愈有, 此消彼長 之下,真是心都痛,白白 浪費了資產增值的時間 ,亦證明想懶,就要在 做好配置之後才懶 如果真的真的 真的很愛自己的地方 ,就是想配置些資產,比例應該是多少呢?多數專家討論的結果就是– 不要超過所有資產的15% 。為何是15%?我不想詳解,相信你們也不想知,小弟就不多說了,就是一堆專家、一堆研究、一堆書綜合得出的結論。而如果是小弟,會配置更少,甚至是完全不配置 --------